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随笔记事 >> 正文内容

清末甘肃泾川“拔电杆”事件杂谈

2024年03月08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清朝光绪十八年(1892年)三月,甘肃省泾川县久旱不雨。不论北塬的玉都、丰台、党原,南塬的窑店、高平、飞云、黄家铺,还是川道的泾明、城关、王村,由于整个冬天没有下雪,田野里土壤十分干燥,经冬的小麦缺少了雨水的滋润,和象棉被一样的积雪覆盖保暖,相当比例的麦苗根须裸露在外,枯萎死掉。开春返青时节,本该旺长的小麦苗稀体弱。可以预见,今年夏天的收成将严重减产。

尽管,在“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泾川县北塬区的荔堡镇问城村“白衣寺”庙会、丰台镇盖郭村“七龙山”庙会和党原镇高丰村“药王洞”庙会,一如既往,按期举办,村民们怀着比以往更加虔诚的心敬拜神灵,祈求老天开眼,普降春雨,缓解旱情;尽管,农历三月二月二十的西王母古庙会上,天南海北的信众香客和泾川当地老百姓云集宫山脚下,在西王母大殿焚香烧表、顶礼膜拜,可西王母终究未能显灵,降甘霖以拯救万民。交汇于宫山前的泾河和汭河,因长时间没有融入降雨产生的地表水,几近干涸断流。

随着雨水、惊蛰、春分节气一个追着一个地赶来,甚至清明节气早已过去多日,春播的最佳时间在一天天消逝,天空里始终不见一星半点降雨的迹象。秋田挖地三尺,没有一丝墒气,玉米等庄稼无法下种。若错过播种期,秋粮将颗粒无收。

自古以来,对于靠天吃饭的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人们来说,在油菜和冬小麦未成熟上场之前的二三月,正是一年当中青黄不接最为难熬的日子。久旱不雨的恶劣天气,致使小麦减产已成定势,且秋粮也无法按时播种。面对如此严峻的生存危机,面对食不果腹的窘迫状态,泾川县家家户户老百姓度日如年,面临崩溃。人们昼思夜想,期盼一场救命雨尽早到来。

恰在其时,朝廷降旨陕西、甘肃、山西地方主政官员,携手筹备创办兰州电报局,进而将西北地区纳入全国“电报网”。对甘肃人而言,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工程和新生事物。电报作为划时代的通信手段,自1837年由英国人和美国人发明之后,清光绪六年(1880年)中国第一家电报局津沪电报总局成立。经过十年发展,在全国范围内,东至东三省,南至山东、河南、江苏、浙江 、福建、两广,皖、鄂、川、黔、云南,隔海之台湾,属国之朝鲜,亦皆遍设,唯西北一隅阙而未备。经过陕甘总督杨昌浚上奏朝廷备案,重臣李鸿章再奏光绪皇帝,终于在光绪十六年二月初,京城派员来兰州建立电报局。根据规划,兰州电报局一经建立,自西安兰州直达嘉峪关,再连接新疆。

这个线路,走的是陕甘驿道,施工人员沿途栽上木头电线杆,在电线杆顶端安装白瓷瓶,最后架好电线,进展异常顺利。本来,这是一个利国惠民工程,谁知适逢泾川遭遇旱灾,饥肠辘辘的老百姓在向神灵求雨无果的万般无奈之际,竟然认为是架设的电线杆上的白瓷瓶吸收了天空中的雷电,导致泾川县域内天不降雨持久干旱,影响农作物生长,使本就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于是,在窑店至王村的泾川境内驿道上,施工人员栽的木头电线杆被老百姓“群起而拔之”。同一时间,在既定线路沿途,陕西境内的长武、乾州、醴泉、邠州、永寿,甘肃境内的平凉等地的电线杆也被“拆毁殆尽”。

老百姓拔毁电杆事件,震动了朝廷,陕甘总督杨昌浚扬言要将闹事者“尽杀之”。甘肃学政蔡金台认为,“拔电杆”是由于“民众愚昧”所致,对待此类事中的违反法纪者,只能杀一儆百。遵照“重在教育,从轻处罚”的原则,泾州县令贾勋想出了一个只问首犯、不办协从的折中方案。他私下叮嘱窑店(今泾川县窑店镇)参与举事的村民王万清,动情地说:“老王啊,拔毁电杆是违反法纪的,朝廷正在追究责任,你年纪大了,不如把这件事承担下来。以后若有不测,你的身后之事我一定妥善照料!”王万清感念知县的劝说,想着自己已是土埋到脖子上的人了,能用自己的一把老骨头救下乡亲们的性命,也算做了一件善事,便慷慨地答应了。次日,县衙升堂,被衙役押来跪在堂前的王万清“侃侃而谈,自认主犯,一力担之,被判斩首”。

事后,贾勋信守承诺,出资厚葬王万清,并立祠纪念。窑店参与拔毁电杆的其他百姓,对王万清主动担责,舍身救命的义举感激涕零,王公祠一直保存到解放以后。时至今日,老一辈窑店人说起王万清仍然交口称赞!

类似于泾州拔毁电杆的事,在今天的张掖、武威、酒泉等州也有发生。甚至到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春天,兰州附近的金州(今榆中县),由于久旱不雨、祈神无效,数千名百姓抱着“犯法事小,饿死事大”的念头,将响水子至清水驿站西路沿途所有电杆一律拔除。

尽管如此,兰州电报局最终建成,西安—兰州—嘉峪关—新疆的电报线路终究贯通。

世事沧桑,泾州几变。距今132年前的有线电杆保障了有线电报的传递。电报的开通,逐渐取代了沿袭千年的六百里快马驿传文书,也方便了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信息沟通。如今,进入了网络时代,曾经对西北地区传播信息起到至关引领作用的电报,完成了自己的光荣使命,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