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荐书堂>《泾川文化遗产录》 >> 正文内容

泾川吕家

2011年07月25日 来源:泾川文化遗产录 点击数:

  吕瑛墓表,成化十四处(公元1478年)十月立,石为汉白玉,现存泾川县王母宫石窟寺文管所碑墙。墓表石由赐进士及第翰林院修撰儒林郞谢迁撰文,赐进士身征待郎中书舍人扬一清书丹,赐进士出身奉政大户部郎中阎恕篆额。赵晓春 摄

  吕家是泾川历史上的大户,其历史最早可上溯至唐代。唐代左拾遗吕向,字子同,泾州人,他通晓古今,擅草、隶二体,能一笔环写百字,世号“连锦书”,名重一时。他和吕延济、刘良、张铣、李周翰等将中国最早的文选《昭明文选》重新作注,被称为“五臣注”,至今流传盛行。元代有进士、监察御史吕卜花,进士、延安知府吕仲贤。吕仲贤的儿子吕斌是举人,曾任山东胶州知府,吕斌之子吕瑛曾任四川保宁郡经历。吕瑛之子吕钲生于泾州,自幼好读诗书。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考中进士,任户部主事、员外郎。十四年(公元1478年),升任大同知府。任职期间,替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二十年(公元1484年),陕西(包括今陇东)发生饥荒,吕钲拿出自己的积蓄赈济家乡人民。同年,调任江西布政使司参政,随后,又升贵州右布政使。吕钲死后被追赠为礼部尚书,赐祭葬,安葬在今城关镇杨家店北坪上,神道两旁列有华表、石人、石马、石羊及神道碑,文化大革命中被毁,仅残存一只石羊。吕钲的两个弟弟吕锐、吕铠都是举人出身,吕锐曾在四川、山西任知县,吕铠曾为贵州思南府知府。明初泾川籍太学生吕沂曾倡导重修王母宫,得平凉韩王资助,请彭泽写了碑文,碑存。明代是吕家全盛的时候,现仍为泾川的望族。吕家祖坟在罗汉洞乡的中村,有汉白玉墓表一通,系吕钲所立,叙其祖上功德,此碑现存王母宫石窟寺碑墙。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