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社区文化 >> 正文内容

泾川丰台镇张观察村村名起源探析

2024年02月18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张观察村隶属泾川县丰台镇管辖的一个自然村,村子位于本镇的最西南端,北靠湫池村,南临蒋家村和丈八寺村,西至凤凰村,东接盖郭村。最早村民以种粮和务工为主,后来在七八十年代,村里人开始栽植苹果树,提高了村民收入,一度成泾川县数一数二的果树种植大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村民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果树栽植也不断深化,现在建成千亩矮化密植园2处,大大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广大村民自身的努力下,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曾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小康村。全村现有480多户人,除近年来外迁进三五户的杂姓外,其余本土村民全为张姓。张观察村村名由来已久,关于村名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众口不一,现经调查整理,基本得出有两种说法。

张观察村村名起源第一说因前凉武王及他的子孙悼公张天锡而得名。所以在此就不得不提起前凉王朝的奠基者武王张轨和亡国之君张天锡。张轨字士彦,安定乌氏(泾川北塬)人,西汉常山景王张耳十七代孙。张氏世代以孝廉和儒学闻名安定,其父张温东为汉末大官令。张轨少时聪明好学,志向高远,与同乡名士皇甫谧为莫逆之交。后来出仕朝廷,迁散骑常侍、西征军司等职,西晋末年政局不稳,他审时度势,认为天下必将大乱。于永宁初(301年)主动请求到河西担任凉州刺史,护羌校尉,这个决策正式拉开了他大展宏图的政治生涯。他在河西任职期间统一河西安定秩序,扩建古臧设立学馆,发展生产,安居民生,制定货币促进流通。河西在他的励精图治下,展现出一片繁华盛世之治,这也为后来他的长子昭公建立前凉王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前凉建立政权后的八位君王的统治下,域内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繁荣,政局稳定,国库丰实。可是传到第九位君王即悼公张天锡时出现了变故,他也成为前凉政权的忘国之君。在《晋书》中对张天锡有记载:“天锡少有文才,溜誉远近,天锡荒于声色,不恤政事”。在《魏书》中言:“天锡骄恣淫昏,不恤民务”。明代张大龄对其评价为“既骤得大位,遂荒於酒色,不亲政事”。从以上的史料记载来看,他成为前凉的亡国之君是必然的。当代谱学界已公认安定张氏即安定乌氏张轨家族。在著名谱学家、华北油田高级工程师张应民的《田市张氏家族谱》及调查采访随笔中,以及甘肃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张怀群先生的部分著作中都充分说明了,泾川周边的张姓都是从张观察村迁移出去的,因此有学者认为安定乌氏张姓起源就在张观察,所以认为张观察的张姓是皇帝后裔,村名因张轨家族而得。再者是因1976年在本镇的北面邻村太阳墩出土了归义候窖藏文物,其中出土一枚归义候印章,考古学者有人把此归义候印章的主人认定为张天锡(同时也有考古专家认为此印章为西秦王乞伏乾归的),因此更进一步认定张观察为张轨祖籍,同时推出村名因此而起。基于以上所述,有人认为张观察村村名起源于前凉并且与张轨家族有关。我想倘若果真如此,可以张姓群居为村名叫“张家庄”,或以纪念张氏出了张轨这样的皇帝,可以依其谥号叫“武公村”,亦或以其子孙的年号或谥号来起村名,这样岂不更突出张氏的辉煌,以及真正意义上对乌氏张氏的纪念吗?可历史为何偏偏要不如人意呢?想必其中必有其他原因罢了。所以我个人认为,村名的起源与张轨家族几乎关系不大,且在本村或更大区域内,到目前为止未查找到任何有明确记载的文献和出土文物来证明村名一说的定论。

张观察村村名起源第二说是因村里祖辈口口相传,有个朝代本村出了一位张姓观察使,因在本州县任职回故土探亲体察民情,为本村和本州县百姓减免了很多地方附带的苛捐杂税,办了不少有益百姓的好事,故村民为纪念他的功德和彰显本村的声望将村名改为张观察。关于本村村名的两种说法,我个人更偏向于第二说。为了得到更好的答案,我翻阅了相关历史资料,求教于当地的学者和本村比较年长的老者,初步得出本村村名更为准确的应为第二说,起源于金代。就观察使这一官名而言,起源于唐代后期的地方行政长官,其全称为观察处置使。宋代诸州置观察使,在金代以节度使监管本管内观察使,主管本州民政,元代废除。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丙戌进士、山西右副都御史巡抚赵时春所修的《平凉府志》是公认的著名地方志,在《平凉府志》卷之五《泾州卷》官师篇中记了张信甫为泾州人,金兴定二年为彰化军节度使兼泾州管内观察使,唐宋无安定张姓人官居观察使。

在清代张延福著的《泾州志》中,唐宋时期也无本县张姓之人官居观察使,而在职官中金代可见金兴定二年(1218)张信甫出任彰化军节度使兼泾州管内观察使。同时在张信甫传中也有以下描述谕之曰:“初,朕以朝臣多称卿才,乃令参决机务。而廷议之际,每不据正,妄为异同,甚非为相之道。复闻迩来殊不以干当为意,岂欲求散地故耶?今授此职,卿宜悉之。”初,内族合周避敌不击,且诡言密奉朝旨,下狱当诛。诸皇族多抗表乞从末减,高琪以为自古犯法无告免者,信甫独曰:“事无古今,但合周平昔忠孝,或可以免。”又以信甫族弟才甫居山东,受红袄贼伪命,枢密院得宋人书,有干涉信甫事,故出之。其子莒,时为尚书省令史,亦命别加注授焉。可以得知信甫于金兴定二年任彰化军节度使兼泾州管内观察使,这在地方志中有确切的记载。在相关历史文献记载中也有以下描述:张信甫(1163-1231)金代重臣,弟张才甫,安定人,从此表述中可以再次证明张信甫祖籍安定。张信甫1188年登进士第,任铜山县令,1190年任监察御史,1203年任山东西路转运使、河东路按察使,1212年任左谏议大夫。1215年有任武安军节度使,兼任冀州管内观察使,后又相继任吏部尚书和户部尚书。纵观他的任职官位,一生都居重要位置,也离不开谏言的重责,一生中多次任不同地方的观察使,可见其一生正气凛然及为民为国的大义所在,也许受家庭的熏陶及父亲的言传身教,从小就立下鸿志做一个为民为国的清官好官吧!因为他父亲曾官居北宋太师,封建庆国公。在金代观察使又主管本州民政,想必有权为百姓减免州县附带的地方苛捐杂税,也有能力为百姓创造安定舒心的生活。

文献《金史·张信甫传》中可看出他本人敢为民请命,不怕权贵,深受百姓的爱戴。记载中曾提到“ 信甫始至泾,即上书曰:“马者甲兵之本,方军旅未息,马政不可缓也。又闻蕃地今秋薄收,鬻马得银辄以易粟。冬春之交必艰食,马价甚低。乞令所司辇银粟于洮、河等州,选委知蕃情、达时变如桓端者贸易之。”崇庆中,又曰:“大定间,尝立送宣礼,自五品以上各有定数,后竟停罢。彼军士效死立功,仅蒙恩赏,而反以馈献为苦,是岂朝廷之意哉。乞令有司依大定例,参以时务,明立等夷,使取予有限,无伤大体,则上下两得矣。上多采纳焉”由此看来,张信甫确实是在泾州做观察使的官,而且是一位能为社稷和百姓着想办事的好官。

纵观古今,归纳起来村庄的名字一般有四种来源:一是用姓氏命名,二是用地貌、建筑命名,三是以历史事件命名,四是以历史人物命名。比较出名的秦皇岛就是因当年秦始皇东巡碣石,在这里刻碣石而得。河南中部的禹州是因为纪念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此而得名。张观察村的村名更像村以历史人物而命名。鉴于以上的历史综述以及当代学者调查研究认为,安定张姓起源于丰台张观察及周边张姓是由本村迁移的研究,我个人更确信张观察村名第二说的准确性及合理性。同时也认为祖辈口口相传的在本村走出去的观察使应该是张信甫,故而赞同张观察村的村名是因他而起,进而断定村名起源于金代。张观察村名起源第二说的定论仅为研究本村村名起源提供一己之见,若要结论更准确,还有待学者、专家进一步考究。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