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记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袁志兴

2019年09月07日 来源:新武清 点击数:

8月的泾川,天蓝、地绿、山青、水秀。“时间过得真快,一年多的光阴转瞬即逝,好多事情还要加油干!”3年的挂职时光已经度过近半程,挂职干部袁志兴感叹时间的飞快,干劲十足的话语中透露着感慨。

▲袁志兴(中)正在工作

2018年5月,根据组织安排,时任天津市武清区大碱厂镇党务副书记的袁志兴踩着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鼓点,转战千里,从武清来到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他牢记面向党旗做出的“精准扶贫”的使命与承诺,沉下身子走进山区、走进贫困户的村落庭院,泾川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他的足迹,泾川的一户一舍记录了他的热情。

捧着一颗初心上路

从华北平原到黄土高原,从党务管理到扶贫攻坚,工作内容跨度之大使人措手不及。走上新的岗位,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中央、市、区领导关于脱贫攻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讲话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通过对这些重大决策部署的全面学习,让袁志兴对脱贫攻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有了深刻的认识。

参加工作多年来,袁志兴养成了把调研掌握现场第一手资料作为提高工作能力的法宝。第一次入户走访时,他看到贫困户坑坑洼洼的泥坯房、歪歪斜斜的房梁柱、破破烂烂的棉被、简陋的摆设、昏暗的灯光,仿佛穿越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有的贫困户叠穿着衣衫,长短不一,凌乱褶皱;有的家徒四壁,吃上一顿饺子就是最大的幸福……看着这些贫困户,袁志兴再一次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同时也告诉自己,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给予他们帮助。

言语不通、饮食不习惯、生活不便,这是多数扶贫干部工作中最先到遇到的困扰。面对新环境、新岗位、新任务,袁志兴没有等、靠、要,没有推、拖、绕,而是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投入到扶贫工作主战场。袁志兴认为,在异地工作,饮食、生活都可以慢慢适应,攻克语言障碍是首要的难关。他采取就地学、村干译、帮扶干部带、驻村队员帮等形式解决交流困难,很快投入扶贫工作中。一年多来,他吃住在县,奔波在村,走街串巷,访贫问苦,从一个不懂农业的“门外汉”,成长为熟悉掌握扶贫政策,对全县贫困情况如数家珍,能够跟随专家学者破解发展难题的行家里手。他把泾川当成第二故乡,把泾川百姓当成亲人,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为泾川县脱贫攻坚强筋壮骨,让贫困群众堆起了笑脸。

揣着一颗匠心攻坚

“2013年,泾川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91个,贫困人口6.41万人,贫困发生率20.09%。经过5年的努力,79个贫困村脱贫退出,累计减贫1.59万户、6.27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15%。今年3月,顺泾川利通过贫困县退出省级第三方评估检查,实现整县脱贫摘帽。”谈到泾川脱贫攻坚工作,袁志兴脱口而出。

通过工作之初的实地调研,袁志兴敏锐地认识到:贫困群众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最重要的还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这才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长久之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袁志兴将发展产业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着眼于提升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自身造血能力,带领群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袁志兴带领县有关部门、乡镇有关人员立足泾川产业布局,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紧紧围绕全县“牛果菜”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布局,精准发力,认真编制脱贫规划和年度计划,为精准扶贫找准了突破口。两年来,武清共计援助泾川县扶贫资金5142.552万元,实施帮扶项目54个,搭建日光温室108座、钢架大棚311座,扶持贫困户种植瓜菜及地膜洋芋7461亩,建成柿饼加工车间及240吨冷藏库1处、黄花菜加工车间2处,注册成立带贫企业1家,对3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补贴扶持,泾川县产业发展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目前,通过产业扶贫项目带动贫困人口3192人,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除此之外,袁志兴号召将有限的扶贫资金投入与无限的社会扶贫力量相结合,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通过社会力量建设村庄幸福大院、实现小学改造提升、修建蓄水池、为中小学困难学生发放困难资助等。如今的泾川,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致富产业逐渐发展,百姓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群众脸上洋溢起幸福的笑容。

怀着一颗热心扶贫

脱贫攻坚的时代使命,需要扶贫干部的特殊担当。袁志兴要求扶贫干部努力做到“案无积卷,事不过夜”。他是这么说的,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有时扶贫任务由于特殊原因耽误,他晚上就会加班到深夜。采访过程中,泾川县城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高凯华前来和袁志兴交流工作,两人操着一口陌生的口音娴熟对话,袁志兴的话语中已经没有了普通话的影子,很难分辨出具体的内容。“袁县长经常到我们村入户调研,帮我们捋清了村庄发展思路,解决了产业发展难题,而且他还十分关心干部的个人情况,跟我们谈工作、聊生活,十分平易近人。”高凯华跟记者分享与袁志兴共事的感触,评价中肯真挚。

袁志兴深爱亲人和家庭,但更深知肩上的责任之重,担任泾川县委常委、副县长之后,太多的忙碌冷淡了家庭,他舍小家为大家,一心扑在工作上。把自己的情和爱、时间和精力更多地分给了他热爱的扶贫事业,分给了泾川百姓。他与贫困户渐渐近了,与家人却渐渐远了,逐渐成了家里的“隐形人”,家里有事不能照应、亲朋有需不能帮忙,给他累积了很多遗憾。在袁志兴看来,这一段扶贫路,他无怨无悔,但对于家人,却满是愧疚。“当初决定到泾川扶贫,对我们一家来说都不容易。家里老人本就年岁已高,我刚到泾川时恰值孩子小升初,我不仅缺乏了对老人的照顾也缺席了对孩子小学最后阶段的陪伴。”袁志兴动容地说道,“这一年多来,一家人聚少离多,多亏了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我才能放心奔向扶贫路。等任务完成后,我会加倍补偿我的亲人们。”亲情为大爱让路,真情为脱贫领航,这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扶贫干部对初心、对使命的生动诠释。

“‘精准扶贫’不是一句口号,‘县委常委、副县长’不是一顶帽子。”面对余下一年多的扶贫工作,袁志兴说。他表示,今后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行动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取得新成效,继续巩固好泾川县脱贫成效,为全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